Tagged: 推薦職涯教練

10項中高階主管每天可以做的事,讓你的職涯、生活、與個人品牌變得更好

2

  1. 處理你的壓力
  2. 拿筆紀錄
  3. 讀書
  4. 一項你可能忽略的健康項目
  5. 各面向目標
  6. 社群媒體的應用
  7. 勇於領導
  8. 網絡拓展
  9. 捨得投資
  10. 主動讚美

 

你可以讓自己明天變得更好,或者讓你明天變得更老。
–摘錄自「我用LinkedIn找到高薪國外工作

 

隨著一天的過去,你可以變得更好,或是變得更老,這一切都是你的選擇。

身為中高階主管,不論你是研發技術、財務、行銷業務、生產、或營運主管等,你都應該要經營自己的個人品牌,當然你也要經營自己的生活。(推薦閱讀:一個你追求職涯時也不能犧牲的項目,這能讓你成為更好的領導者

職涯發展與生活都是因果關係,當你變得更好,你也會吸引到更多對的人,你的職涯發展、生活、與個人品牌也才會變得更好。

身為中高階主管的你,如果你每天也做一些這樣的事,你將變得更好。

1. 處理你的壓力

身為中高階主管,你一定常常面對許多壓力。

當你還沒升上中高階主管主管時,你很可能可以找人聊聊抒發你的壓力。

不過,一旦升上中高階主管後,這樣的管道可能變少了,甚至沒有了。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中高階主管容易得到憂鬱症,甚至自殺,因為他無處訴說或宣洩他的壓力。

當然,你可以跟你伴侶分享討論你的情況,或者,你可以擁有一位專屬的教練,跟你討論職涯或生活上的事,不要讓壓力持續藏在心中。

除了將時間花在工作上,你也要花自己聆聽自己的聲音,找出你的壓力來源。

它可能是一直不想面對,但的確需要你關注的問題或挑戰,找出它是什麼,然後採取行動來處理它。

因為懸而不決與拖延,會讓你的壓力變得更大,也會摧毀你的生產力。

在事情還沒演變成危機時快速處理,這會讓你的職涯與生活變得更好。

2. 拿筆記錄

我們的工作與生活不是總是平穩無變動的,職涯與生活都會有高低起伏,有時我們可以很容易地進入專注狀態,但有時我們怎麼樣都很難拿回自己的專注力。

這時,有一件事可以幫助你:動筆記下你的想法。

當然這不限任何工具,你可以用Google Docs也可以用Evernote,任何工具都可以,因為工具不是最關鍵的重點。(推薦閱讀:超越你車的不是年輕人,而是一位德國老奶奶

紀錄的關鍵目的並不是要產生什麼創新的偉大想法,而是透過這行為強迫自己反省與思考,如此一來,你才能從忙碌的生活中拿回你的專注力與突破瓶頸。

3. 讀書

 

一日不讀書,言語乏味;三日不讀書,便覺面目可憎。 —黃庭堅

 

你熱愛讀書嗎?

如果你沒有閱讀的習慣,你可以參考這篇文章(5個讀書的好處),已經有非常多人閱讀過這篇文章,並讓他們開始重拾閱讀。

我們客戶經驗告訴我們,幾乎每位中高階主管都有閱讀的習慣,不論是他閱讀的是小說或非小說的專業書籍。

有些中高階主管讀書的目的是要放鬆,有些則是希望充實專業知識或尋找靈感。

身為一位中高階主管,讀書會讓你更有同理心,可以讓你更快從他人角度思考。

另外,讀書也可以讓你的溝通能力變得更好,因為豐富的閱讀可以讓你有跨領域的知識,你知道如何用對方的語言跟對方進行溝通。

假使書本很厚,你其實也不需要要求自己一定要在特定時間內讀完,重點是持續地閱讀,保有閱讀的習慣。

把你一直停在床邊的書再拿起來,每天讀1頁、2頁,3頁都好,讓你自己習慣讀書的感覺,唯一比三日不讀書更糟的是:「你認為3天沒讀書,其實無所謂。」

好的書將會激勵與讓你變成更好的人(這些是我們推薦的書)。

4. 一項你可能忽略的健康項目

或許,跟其他中高階主管相比,你感覺自己還算健康,也可能因為你的工作非常忙碌,讓你無暇照顧你的健康。

但,別忘了,當你希望你可以活得更久,生活更有品質,或者工作生產力更高,你要讓自己吃得健康一點、多喝一點水、規律的運動。

為什麼要這麼做?

因為這都可以讓你睡得好一些。

睡眠,是我們人類不可或缺的活動。

根據研究,睡眠品質不好,你會易怒,你會容易得到糖尿病,你的血壓會變高。

當然,你的決策品質也會下降,這會影響你的工作表現,你的職場價值可能會下降,影響你的職涯發展。(這是10個幫助你提升職涯價值的事

也因此,當你想改自己的生活、提升職涯發展,環境,改變世界,你要先改善自己的睡眠。

在我們的推薦資源與書籍中,有一本叫睡眠學校,你可以參考看看。

5. 設定各面向目標

身為一個中高階主管,除了工作上的目標,你應該也要有其他面向的目標。

想看看,你會升上成為一位中高階主管,往往是因為你達成了工作上的目標,所以獲得上司青睞而讓你變成了一位中高階主管。

同樣的,如果你想要在生活、個人品牌,或是其他面向也想要持續發展,你也應該要設定目標。

因為如果你在其他方向沒有目標,你也會移動或漂浮到任何地方…

只是,這通常不會是你想去的地方。

事先設定你的目標(每位投資職涯教練的客戶都一定有設定目標),並至少對一項目標採取行動,並且定期追蹤它。

想知道如何設定目標,你可以看這篇文章

6. 社群媒體

就算身為中高階主管,你一定心中還是會有怨言的時候…

就像剛剛提到的,這時你要提醒自己,不要在Line或社群媒體上抱怨,因為社群媒體上的人大部分通常只會按讚或生氣等按鈕…

而這其實對你沒有任何實質幫助。

身為中高階主管的你是很辛苦的一群人,你或許在公司很難找到可以訴苦或傾訴的對象,但你仍要需要抒發你的情緒。

當你感到難過或挫折,用你的雙腳走出去移動移動,或者打通電話給家人,或者找位真正的好友或你的教練,幫助你走出低潮。

7. 領導者

 

Leaders are made, they are not born. — Vince Lombardi

 

領導者不是天生的,而是被打造出來的。

沒有人是十全十美的,每個人都會犯錯,你也不需要要求自己或對方成為十全十美的人。

身為一位中高階主管,你通常會有一些權力,而你對你團隊所說的話與想法,都會對他們都會造成一定的影響力…

某種程度上,甚至會影響他們對自己的觀感。

假使今年你的團隊表現不佳,不要只是責罵他或告訴他你要更努力。

因為「你要更努力」這句話很空泛,對一個人來說沒什麼具體幫助。

的確,當一個人做不好時,他可以更努力,但這不需要你變成中高階主管或一位領導者,你也可以說出相同的話

 

當一位領導者總是將「你要更努力」這句話放在嘴上,其實代表這領導者已經開始偷懶,他沒有策略也沒有方向,
不清楚要如何帶領整個團隊達成目標。

 

當你看到團隊表現不如預期時,身為一位領導者,你可以做的是以身作則,用你的行動證明或讓他知道你做了哪些努力,可以幫助自己與他們變得更好。

你也可以跟他們一對一討論,找出為什麼沒達成目標的根本原因,然後看你手上有哪些資源可以幫助他們解決。

甚至,你可以跟成員一同擬定更好的計畫,幫助他更有效地達成目標。

你可以做很多更有效果的事,比僅是責罵或說你要更努力之外的具體行動。

勇敢領導與承擔,主動幫助你的團隊與他人,縱使你不定每次都成功,但這些都會讓你學習,並讓你更習慣成為一位領導者,並逐漸蛻變成一位真正的領導者。

8. 網絡拓展

打開心胸,主動認識一點人,不僅是你的同行,還包含headhunter。(推薦閱讀:你可以去這些地方找到好的headhudnter

你可以透過LinkedIn或實體方式認識更多人,每個人的成功都需要他人的協助。

你的LinkedIn連結超過50人了嗎?你有回應你LinkedIn好友的行動嗎?你有主動經營LinkedIn嗎(你也有這5項LinkedIn經營上的問題嗎)?

如果你想更了解如何經營LinkedIn,可以參考這本書

9. 捨得投資

學習並捨得投資,當你覺得你有機會可以學習到新東西,而且也相信這位老師,那麼不妨就勇敢投資。

很多人會習慣把收入-費用=利潤這樣的觀念套用在所有事上。

所以很多人拿到薪水或獎金後,馬上想到的是付帳單,付貸款,付各項的費用…

你的確要付費用與帳單,但這絕不是一個有心想發展職涯與個人品牌的正確公式。

沒有把錢先拿來付帳單,絕不代表你不是一位負責或節儉的人,因為負責與節儉,不是單純指使用錢的方式,而更是一種使用錢的心態

這篇文章提到什麼是正確的公式,幫助你的職涯發展更好。

你要把錢投資在能幫助你成長的地方(發展職涯最關鍵的競爭優勢),這才是一種對人生與職涯負責任的行為,因為你有機會取得更多回報,讓自己變得更好。

10. 更好的行動與讚美

很多人會認為當你讚美其他人,某種程度其實是貶低自己…

也有人說,如果你太常讚美的話,那麼你的讚美對他人來說就沒有太多價值…

然而,大部分的人在接受對方給他的讚美時,通常都不會出現輕視你的想法,反而會更喜歡你,也更認同你。

你很少聽到一位學齡前的小朋友會主動與公開稱讚其他人…

因為讚美是需要學習的。

因此讚美,絕對是一種成熟的表現。

當然,你也不需要做無謂的讚美,但身為一位中高階主管,如果你認為團隊成員有認真表現,也符合心中的期待,那麼你就應該要大膽地讚美。

不是所有東西都是理所當然的(就算你認為理所當然,我們也都應保持謙虛與感恩的態度)。

讚美,會讓對方開心與微笑,這也是一種提升對方自信的營養品,同時也是深化你與對方關係的一種方式。

生活與工作上,往往不會因為你給予對方許多讚美,就讓你的讚美失去了價值。

讚美,也是一個表達你感恩的實質表現,提醒與感謝你自己身邊能有這麼多優秀的人讓你的工作與生活變得如此美好。

讚美從來不是零和遊戲,你不會因為讚美對方而降低你的價值。

相反的,讚美能讓對方感覺到他更有價值,也會讓你們團隊關係變得更加緊密,讓對方捨不得離開,甚至士氣變得更加高昂,讓你們團隊表現越來越好。

讚美,是個成熟又好的行為。

最後,巴菲特曾說:「他做過最好的投資就是投資在自己身上。」

 

The most important investment you can make is in yourself.
–Warren Buffett

 

當你想要一位專業教練(點選客戶感受),或與你一同討論協助你對未來作出規劃,發展你的職涯與個人品牌發展時,點選進入了解我們的職涯教練能如何幫助你。

如果你已經有職涯目標,但想要擁有一個更好的系統,讓你能接近目標,歡迎你也加入團體教練等待名單,我們將在下次開放時通知你。

你也可以撥打+886-2-2642-1388聯絡我們,讓我們超過4,500天的學習及訓練,協助你逐步達成目標。

我們是亞洲唯一同時獲得專業履歷、個人品牌、職涯教練、面試教練等7張執照的專業團隊,每年定期進修2次,協助客戶發展職涯是我們的熱情,期待收到你的來信或聽到你的聲音。

 

We empower you to fulfill your career and dream.

 

P.S. 如果你對建立與經營個人品牌感興趣,不妨參考Hank的自造成功:提升你營收與收入的個人品牌經營術(它是個人品牌領域中獲得最多正面評論的一本書),你會有更多收穫。

P.P.S. Color Test目前最準確的職業測試工具,幫助你了解最適合你的50項工作,許多IPIB的客戶與讀者都曾使用她,了解自己永遠是最值得的投資之一。

P.P.P.S. 還沒讀過我用LinkedIn找到高薪國外工作嗎? 她深獲讀者好評,裏面也增加了亞洲headhunter觀點(日、新、港),與LinkedIn最新實用功能,進來了解更多吧! 假使你對LinkedIn有全盤了解,想更了解許多LinkedIn進階技巧,不妨參考我們的進階書

P.P.P.P.S 想為自己主動爭取更多薪水嗎,閱讀這本書

成功職涯:為什麼你必須摒棄這項舊觀念,讓你擁有更好的職涯發展 (如何運用新創公司思維,發展成功職涯)

以前的職涯發展

告訴我,如果用一項事物來比喻你的職涯,你會用什麼?

我們相信55歲以上或準備退休的人,可能會形容職涯像是一座階梯。

但,它不是百貨公司的手扶梯,也不是電梯,因為你需要出力,靠自己的力量把自己抬起來。

可是,只要你願意,當你願意多出點力,你就可以更快地往上爬。

不過,現在的人呢,你很可能在55歲以下,你會怎麼形容現在的職涯發展?

你仍然認為你的職涯像是一座階梯嗎?

可能不會。

你的職涯發展

那現在,你會怎麼形容你的職涯發展?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比喻,但我們認為用「新創公司」來比喻現代的職涯發展是非常貼切的(推薦書:人生是不斷的測試版)。

為什麼?

因為新創公司很混亂,速度很快,擁有極少資源,而創辦人可能一直在找錢,但裡面的成員很多都有企圖心,而且每天都在學習,每天也都與失敗相處,甚至考慮轉型的必要等。

而現在的職涯發展也很快,也比以前混亂。

在現代,沒有永久的公司與工作,很多人每4-5年就會換一次工作,你可能每年也都需要進修,思考如何將最少資源發揮最大功效,而每5-10年就要進行轉型,幫助你能保留現有工作,或爭取到新工作等。

也因為全球化與新科技發展的關係,職涯不再像以前是線性的;以前,你可以預測未來。

然而現在,你很難預測5年後,你的產業變化如何,或你的工作是否存在。

也因為如此,很多時候,即使你想多出力,讓你的職涯發展快一點,但你也不知道階梯在哪或從哪踏起。

甚至,有時即使你多出力,你也無法前進的更快,如果你沒有善用工具的話。

過去職涯發展跟現在的不同

以前的職涯發展,有一種秩序感,就像是時間序列般,讓你可以遵循。

時間到了,你就會往上升。

一件事的結束,代表另一件事的發生,一切都可以預測與安排。

但,現在不一樣,秩序感與時間序列的情況越來越少,這也代表你的努力雖然不一定能看出成效,但不可否認的,你的努力仍然關鍵,而你努力的程度與方向也比以前更加重要。

縱使,現代職涯發展中,努力不代表成功,但這不表示,我們就只能坐著等待,或甚至不規劃。

相反的,我們更應該學習新創公司的思維:

 

將我們職涯中的每項重大決定視為產品,主動規劃並測試,
才能盡快掌握各個決定的成效或前景如何。

 

現代成功職涯的核心

現代的職涯發展,再也不是時間序列的運行方式,而是並行的。

以往時間序列的方式,重視的是先後順序,隱含是被動等待,透過有秩序的方式,讓人才一步一步地在組織內往上爬。

相較於現在職涯發展,以前的職涯發展,你有很多時間讓你十年磨一劍,讓你先將手上的工作做到完美,然後再進入下一回合。

然而,現在不是。

現代職涯更重視的是規劃、測試、調整,你仍然必須專注你現有的工作,努力把它做好,但你無法等到一件事做到最好,甚至完美後,你才開始進行到下一項。

你必須知道永遠沒有完美(Steve Jobs也承認we are not perfect),只有夠好。

但你可以隨著時間不斷進化與調整,但同時也要啟動職涯不同的面向,包含你的職涯規劃、專業成長、個人品牌、網絡拓展等,而不再只是手邊工作而已。

新創公司與成功職涯發展

問問那些成功的新創公司,他會等到產品完美才上市,或籌資成功才開發產品嗎?

不會的。

他們常常在產品還是構想時,就開始測試市場與行銷,甚至先將構想預售出去,才開始開發產品。

換言之,他們不像以前,可能先籌到錢,再有人,再開發產品,再測試產品,再行銷,再上市銷售。

不是的。

 

成功的新創公司不會等待一件事發生,再進行下一項。

 

成功職涯:最恐怖的敵人

成功的新創公司會同時發生許多事(就像Airbnb一樣),從小處開始,並進行許多測試,而不是單純等待。

source: www.hult.edu/news/the-lean-startup-methodology-a-movement-transforming-business/

當你想要一個成功職涯時,你也應該如此。

你不該等到你做到某個職位後,才開始行銷自己與建立個人品牌,你也不該等到你真的要找工作時,你才開始寫履歷或思考你要從現在這份工作得到什麼。

這樣或許很安全,但速度很可能會太慢了,你應該快速啟動,讓這些專案並行,持續地發展與測試。

或許,你現在無法分給它太多時間,這些職涯專案在你平常生活的比重不高。

但,重點不在於比重,而是啟動,這才是最寶貴的地方。

為什麼?

因為調整永遠比啟動輕鬆。

 

我們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就是我們自己,而這敵人叫做拖延。

 

拖延,最常隱身在啟動背後,而且你等待越久,你就越不想啟動,因為拖延會一直擴大,直到讓你無法啟動。

學習新創公司的方式,快速因應並主動啟動,而不是被動等待讓拖延打敗你,你將會有一個更好的成功職涯。

最後,當你想要克服拖延,啟動你的職涯教練、 LinkedIn、專業求職工具等,並希望擁有一位專業認證的職涯與個人品牌教練協助你時,進入了解或撥打+886-2-2642-1388聯絡我們,讓我們超過3,900天的學習及訓練,協助你逐步達成目標。

我們是亞洲唯一同時獲得專業履歷、個人品牌、職涯教練、面試教練等7張執照的專業團隊,每年定期進修2次,並撰寫了華人世界第一本LinkedIn書籍,幫助華語區人才更能實現其職涯目標,我們很高興能收到你的來信或聽到你的聲音。

“We empower you to fulfill your career and dream.”

P.S. Color Test目前最準確的職業測試工具,幫助你了解最適合你的50項工作,許多IPIB的客戶與讀者都曾使用她,了解自己永遠是最值得的投資之一。

P.P.S. 我用LinkedIn找到高薪國外工作改版後,受到讀者許多好評,也增加了你必須了解的亞洲headhunter觀點(日、新、港),還有一項LinkedIn最新實用功能,進來了解更多吧!

P.P.P.S. 爭取薪資是每個人都該有的技能,當你想要了解與學習如何爭取你應得的薪資時,看這本書,你將會具備正確的薪資爭取知識與技巧。

Photo by Tim Trad on 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