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求職

獵人頭談薪水: 你該告訴獵人頭(headhunter)你現在的薪水嗎?

Photo by saeed karimi on Unsplash

獵人頭(headhunter)問我現在的薪水

如果你遇到一位獵人頭(headhunter)問你現在薪水多少,而且唯有你提供給他時,他才可以幫你安排面試。

那麼你該提供給他嗎?

最簡單的答案是No,你不用告訴他。

你頂多告訴他你預期的薪水是多少即可,甚至你也不需要講你的期望範圍(如果你跟對方根本不熟,你也不需要透露這資訊)。

或者,你可以問他其負責的客戶所開出的薪水範圍在哪,然後你可以看看有沒有符合你的期望區間,如果沒有,那麼也不用浪費對方與你的時間。

以下是你不該告訴獵人頭(headhunter)你現在或過往薪水多少的原因,還有什麼情況你才可以透露你的薪水。

1. 過往薪水常常是你為什麼要去離開這間公司的原因

在台灣,我們都知道人才的薪資被低估了,而薪水也常是人才為何要轉職的前2大原因,不論是經理人雜誌或人力銀行的調查。

甚至,根據2021PwC調查,美國員工跳槽首要原因也是因為感受薪資被低估了。

如果你過往薪水是你想離開那間公司的重要原因,或者也是你為什麼考慮跟獵人頭(headhunter)合作的關係,那麼就代表過往薪水是項不好的指標。

它無法滿足你的期待,那麼你提供過往薪水給對方還有什麼幫助呢?

一位優秀獵人頭(headhunter)會在乎的是,你為什麼想離開現在這份工作,更在乎的是:「你下個目標是什麼?」

當他知道你想離開的原因是薪水太低,那麼當他希望跟你合作時,他就應該告訴你他客戶預計開出多少薪水,藉此吸引你的目光,提高你的合作意願。

這才是一流獵人頭(headhunter)會做的事,也是一流業務會做的事,了解知道你的需求,而唯有滿足你的需求,他才會有機會成交。

PS: 你知道如何判斷headhunter嗎

2. 商業機密

不論是對外商或台商來說,薪水往往也是商業機密的一部份。

別的公司可能不清楚你的公司,或另一間競爭對手提供多少薪水給人才,甚至常常公司同事之間,也不知道彼此薪水是多少。

就我們所知,許多公司不喜歡員工互相討論薪水,甚至規定不准討論彼此的薪水。

舉例來說,你是一位研發經理,你不會知道你的協理薪水多少,你也不會知道總經理年薪多少。

很可能,你可能也不知道跟你同職位的業務經理年薪多少,甚至跟你坐在2公尺旁的另一位研發經理年薪多少。

薪水資訊,對每間公司來説常常是一種商業機密。

你很少聽到公司願意主動分享員工薪資多少,除非公司知道它提供的薪水在市場上超有競爭力,甚至是市場領導者,那麼它才會願意分享。

因此,如果你希望專業地離開你的公司,不要傷害到你之前的公司,那麼

 

專業的人,就要做專業的事。

 

不要透露公司的商業機密給其他人知道,甚至讓公司的競爭者知道。

像薪水這樣的商業機密,不影響你未來所能提供的價值,你絕對可以不透露它,不傷害你前公司的利益下,幫助你未來的公司。

你過往的薪水多少,從來不是對方是否應該考慮雇用你的關鍵原因。

3. 不是好籌碼

有些獵人頭(headhunter)會告訴你,你過往薪水是他幫助你談判年薪的籌碼。

如果是這樣,你要告訴他一件事:

 

過往薪水,不是談判未來新工作年薪最好的籌碼。

 

你過往的成就與表現,你的潛力、價值觀、以及個人企圖心等,才是用來談判薪水的最好籌碼。

公司雇用一位人才,它真的需要的是人才(你)今天能幫助它創造什麼價值,公司才能因此獲得更多利潤。

你過往的表現與成就,不論是專利、人脈、業績、問題解決等,都比過往薪水更能證明你未來能否幫助公司克服挑戰,解決問題,幫助公司更接近目標。

這也才是公司用來判斷它要提供人才多少薪水一個更好的指標,不是嗎?

4. 人才是資產,不是商品

我們聽過人才是資產,許多獵人頭(headhunter)與公司也都把這句話奉為圭臬。

 

如果我們相信人才是資產,而非商品,那麼我們就要用對待資產的方式來對待人才。

 

資產不像商品,它沒有一個絕對的價格。

也就是說,資產的價格,會隨著投資者的不同而有所變動。

舉例來說,股票就是一個資產。

股票的價格幾乎每分鐘都會不同,甚至有些人會用高於市價很多的金額購買某支股票(資產),所以讓一支股票能夠變成漲停板。

為什麼這些人要高價投資?

因為他看到這項資產的價值,所以他願意出更多金額投資這項資產。

然而,商品對每位購買者來說,沒有任何差異性,你同事買到的iPhone跟你的iPhone不會有差異,我們買到的Google Pixel跟鄰居的也不會有差異。

商品的價格是比較固定的,它不會因為購買者不同而有極大差異,

但,人才不一樣,人才不是商品。

人才有不同的能力、企圖心、價值觀、潛力等,所以人才是資產,也是公司能成長的原動力。

如果公司相信人才是資產,而非商品,那麼它會評估想用多少金額得到人才,人才未來能為它帶來多少報酬,合理價值是多少等,而不是人才之前的薪水是多少。

相信人才是資產的公司不會用短期思維來看待給人才的薪水,而是會用長期思維來面對投資與留住人才這件事。

想看看,如果有人跟你說他現在要用美金100買一股Google的股票,或他期待用一坪20萬買到大安區的房子,因為歷史金額是這樣,你會不會覺得對方不太合理。

沒錯,美金一股100和一坪20萬,的確是過往的金額,但你現在不會用這個價格去看待它。

因為你看到的是資產的潛力,未來它能給你多少報酬,而不是用過往金額判斷資產(人才)。

一流公司看重的是人才(資產)是否能發揮潛力,幫助公司創造更多利潤,過往薪水就只是過往薪水,但對公司來說意義不大。

5. 教育客戶從對的角度出發

獵人頭(headhunter)是一位專業的業務,但他不是職涯教練,他的專長不在於討論或規劃客戶的職涯。

 

這是獵人頭(headhunter)最大的競爭優勢:
他與其客戶建立信任感,他有機會影響客戶。

 

一流獵人頭就像一流業務,他會教育客戶從什麼方式看待他所提供的產品或服務,讓客戶變得更有競爭力。

然後客戶會説:「喔,原來如此,原來好處是這樣,我懂了。」

好的獵人頭(headhunter)不僅是找人才而已,懂得教育客戶從對的角度看待人才是一流獵人頭額外的競爭優勢,幫助客戶知道從對的角度去欣賞人才。

或許,客戶說需要知道人才之前的薪水是公司的規定。

但,為什麼?了解「為什麼」總是可以找到真正問題的核心原因。

說不定當初為什麼要這麼做,現在已經沒有人知道,或這規定已不合時宜。

規定是人設立的,不合時宜的規定也是人打破的。

好的獵人頭(headhunter)要能有自己的觀點並分享對的觀點給客戶,讓客戶能知道人才的價值,從哪個角度去欣賞人才,並幫助客戶提供對的條件爭取好人才。

6. 公司競爭力核心

 

世界上一流的公司之所以能持續獲利,是因為他們能提供更好的價值,而不是因為他們的員工薪水比較低。

 

問問自己,你會想要在一間競爭優勢立基於員工薪水比較低的公司工作嗎?

公司的競爭優勢,是由內而外建構出來的。

如果一間公司斤斤計較人才過往的薪水是多少,用這方式決定人才的薪水,而不是看到人才的價值,給予其合理的薪水…

那麼這間公司其實就是將其競爭優勢,建構在員工薪水比較低上面(員工成本),或許這間公司仍然可以生存,但絕不會成為一流企業。

一流企業看到是員工的價值。

它知道每位員工加入公司後,都能幫助公司創造更多利潤,不論是方式是提升物流速度、更多樣化的產品、或更靈活的財務策略等。

一流企業用提升價值的方式來銷售其商品或服務,進而提升利潤,它把競爭優勢立基於價值創造上,而非降低員工薪資。

想看看,世界上哪些在其產業取得高影響力的企業,是因為它給員工更低的薪水,所以取得產業上的成功與卓越的影響力,

Apple, Google, Facebook, 甚至Costco,它們都不是透過給其人才更低的薪水所以變得如此成功,而是提供更有競爭力的薪水,讓人才甘願付出,貢獻更多價值。

PS: 善待員工,真能取得更好績效

7. 過往薪水的10%

你也聽過這樣的說法嗎?

在求職市場中,不少招募官、獵人頭(headhunter),或是人資往往會有錯誤的認知,認為他給你的薪水不能多於你之前年薪的10%?

這也是為什麼他們要去問你過往薪水的原因。

他們覺得如果付出比你之前薪水還要超過10%的年薪給你,他們就吃虧了…

為什麼?

 

你必須知道是你過去的薪水僅代表一件事:
就是你過去的薪水多少。That is it. 

 

你過去的薪水不能定義你是誰,也不能定義你將帶來的價值,更不能預測你在新公司能否獲得成功。

如果你過往的薪水可以定義你的價值,那麼為什麼有人之前在餐飲店工作,時薪150元,可是下份工作變成了工程師,或晉身為餐飲店股東,一小時薪水就變成1,500元。

或者,也是有人做一樣的事情,但進到不同產業,薪水馬上三級跳。

如果你過往薪水能決定你未來的薪水,那麼一個人如果被上間公司開除後,那麼不就永遠都不能工作了嗎?

因為上間公司認定他沒有價值,但世界不是這樣運作的…

看看這些人,Steve Jobs, Oprah, JK Rowling(哈利波特作者), Walt Disney,每個人都被解僱過,他們都被之前的公司或董事會定義為無價值。

但,他們到現在仍舊是許多人尊敬或效法的對象。

人,是可以改變與成長的。

因此你未來的薪水多少,不在於你過往的薪水能有多少,而是你現在擁有什麼能力,如果用在對的地方或新的工作能夠創造多少價值。

這才是對方該關注的事,而且說不定你會成為下一個Edison(喔,對了,Edison也被解僱過…)。

什麼情況你才可以考慮你提供過往薪水給他

1. 信任度:

這是第一要件,你們要有信任感,你要相信當他拿到這項資訊,他會真的採取行動幫助你爭取薪水,而不是僅為了滿足其客戶窺探隱私的需求。

如果你不信任他,你們沒有一定的互信,你不需要提供你之前的薪水資訊給對方。

2. 他會怎麼做:

除非獵人頭(headhunter)能明確地告訴你,他會怎麼做,他的策略是什麼,他能如何利用過往或現在的薪水為你談到你預期的薪水。

而且,你也認同他的策略,那麼你才提供給他。

希望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幫助你更了解為什麼你不一定要揭露你過往的薪資給獵人頭(headhunter)。

歡迎你分享這篇文章給你的好友或網絡,幫助他們。

最後,巴菲特曾說:「他做過最好的投資就是投資在自己身上。」

 

The most important investment you can make is in yourself.
–Warren Buffett

 

當你想要一位專業教練(點選客戶感受),或與你一同討論協助你對未來作出規劃,發展你的職涯與個人品牌發展時,點選進入了解我們的職涯教練能如何幫助你。

如果你已經有職涯目標,但想要擁有一個更好的系統,讓你能接近目標,歡迎你也加入團體教練等待名單,我們將在下次開放時通知你。

你也可以撥打+886-2-2642-1388聯絡我們,讓我們超過4,800天的學習及訓練,協助你逐步達成目標。

我們是亞洲唯一同時獲得專業履歷、個人品牌、職涯教練、面試教練等7張執照的專業團隊,每年定期進修2次,協助客戶發展職涯是我們的熱情,期待收到你的來信或聽到你的聲音。

 

We empower you to fulfill your career and dream.

 

P.S. 如果你對建立與經營個人品牌感興趣,不妨參考Hank的自造成功:提升你營收與收入的個人品牌經營術(它是個人品牌領域中獲得最多正面評論的一本書),你會有更多收穫。

P.P.S. Color Test目前最準確的職業測試工具,幫助你了解最適合你的50項工作,許多IPIB的客戶與讀者都曾使用她,了解自己永遠是最值得的投資之一。

P.P.P.S. 還沒讀過我用LinkedIn找到高薪國外工作嗎? 她深獲讀者好評,裏面也增加了亞洲headhunter觀點(日、新、港),與LinkedIn最新實用功能,進來了解更多吧! 假使你對LinkedIn有全盤了解,想更了解許多LinkedIn進階技巧,不妨參考我們的進階書

P.P.P.P.S 想為自己主動爭取更多薪水嗎,閱讀這本書

(2021更新) LinkedIn履歷, No, 10個你可能不知道LinkedIn與履歷的關鍵差異 (釐清後,你使用會更精準,有效發展職涯)

LinkedIn專家

雖然現在臺灣已經有許多人使用LinkedIn,但仍有許多人不清楚LinkedIn與履歷(不論是自已寫的或專業履歷)的差異。

LinkedIn與履歷的確有很多不同,我們也希望可以透過這篇文章,幫助你更了解LinkedIn與履歷的差異,擁有更清晰的概念,那麼也可以幫助你履歷與LinkedIn寫的更好,執行的也更好。

1. LinkedIn履歷? 不,LinkedIn不等於履歷

我們知道很多人把LinkedIn當成英文履歷來操作。

但,你的LinkedIn不完全等同於英文履歷。

因為LinkedIn的本質是社群(網絡)媒體。

LinkedIn在自己的關於我們網頁中提到,她是一個幫助專業人士(你)拓展連結的社群媒體,你可以與世界各地的專業人士進行互動。

她的願景是創造經濟機會(藉由專業人士的互動),而不是蒐集各公司工作職缺的社媒體體。

她的確有幫助人才找工作的功能,但這只是LinkedIn從這社群中發展出來的一項功能,幫助LinkedIn可以獲得收入。

不過,你可以從LinkedIn的宣言看到:她的本質並非求職,而是網絡的連結與拓展,促進更多的經濟機會。

 

所以你的LinkedIn檔案絕不等於你的英文履歷。

 

當你對這本質上的差異有更清楚的了解後,那麼你就會知道你的LinkedIn是要用來連結其他人所使用的工具,而非完全的求職,而這跟下一點相關。

2. LinkedIn用來建立個人品牌,履歷用在求職

LinkedIn是一個建立個人品牌的工具與平台,身為專業人士,你可以透過建立個人品牌的方式,連接你感興趣的人,吸引與促成更多機會。

藉由連結你感興趣的人,有可能促成機會(很可能是工作機會)的原因是:工作往往是先存在於人的腦中,而不是馬上出現在人力銀行或LinkedIn的工作佈告欄中。

 

而,履歷則是你看到某個你感興趣的職位出現後,
才撰寫的一項策略性工具。

 

也因此,撰寫履歷時,你心中通常會先有一個工作目標,越具體越好。

如此一來,你的履歷通常才會寫得更有更好,更具策略性,進而爭取到這個機會。

然而,你的LinkedIn則不一定有工作目標。

的確,你可能是為了爭取特定機會,但也可能是希望連結某些人,或更多相同,甚至不同領域或產業的人,也可能是單純讓更多想了解你的人認識你是誰,看看會有什麼機會找上你等。

所以你打造LinkedIn時的角度也會不同,讓我們看第三點。

3. 策略思考不同

當你打造你的LinkedIn檔案時,你所要思考的是你想跟誰連結,他可能在哪種公司,可能的職稱是什麼,他可能在哪個國家,他可能如何定義自己等。

但,履歷針對的是工作機會,你的目的是爭取工作面試,而不是連結。

也因此,這會讓你在撰寫LinkedIn跟履歷時的方向有所不同。

你的LinkedIn檔案會隨著你想跟什麼人連結,或吸引到什麼人而有所調整。

而履歷則是會根據你不同公司與不同的職位進行調整。

這是兩個工具在策略思考時的最大差異。

4. 呈現內容不同

如果你的目標是認識與連結某個人,或吸引特定的族群,那麼你在LinkedIn會更著重在你是誰,呈現你的特質、價值觀、你的故事等。

這些對閱讀你LinkedIn檔案的人來說,更有吸引力,也更能幫助他更了解你。

不過,履歷不同。

你的履歷,是一項非常功利的工具,對方會想找你過來面試,是因為你有符合他需要的能力與資格,它不是單純的連結。

基本上,這是一個交換。

你用你的經驗與能力交換他提供你的一個面試機會,甚至是工作機會。

所以,你的履歷必須呈現的是:你有什麼價值可以跟他交換一個面試機會。

 

履歷著重的是你有什麼,而LinkedIn著重的是你是誰。

 

5. LinkedIn與履歷有不同偏好

在LinkedIn中,她偏好完整的LinkedIn檔案,而且這會影響你搜尋呈現的排序。

當你今天LinkedIn檔案完整度越高,像是你有沒有放照片、是否有放摘要、是否有三個經驗、30個連結、教育背景、技能、推薦信、附件、是否持續分享想法等。

如果你都有,那麼你今天在LinkedIn的排名通常會比較高。

可是履歷不一樣。

你當然要提供完整資訊,但履歷更重視的是你的思考與判斷力,像是你懂不懂如何篩選與表達最重要與關鍵的資訊,而不是長篇大論。

你履歷的目的是,讓你雇主快速掌握你有何種價值,能幫助他解決問題。

因此,你的履歷應該要簡潔有力,而大部分的情況,或我們在幫客戶打造專業履歷的時候,通常不會超過三頁。

可是,LinkedIn不同,你不用擔心你的LinkedIn幾頁,LinkedIn沒有頁數的限制,重點是你如何讓對方願意閱讀你的檔案。

 

所以,當你撰寫LinkedIn時,你可以有創意,你的目的是
讓這個人更瞭解你,所以LinkedIn檔案追求的是完整。

 

當然,兩個工具都必須要有策略思考,可是在操作是有所不同的。

6. 履歷著重成交,LinkedIn是行銷

履歷針對的對象,往往是HR或你未來的主管,但LinkedIn不完全是。

LinkedIn著重的對象是所有跟你未來職涯或商業可能有連結的利害關係人。

當你在撰寫履歷時,你應該想的是如何幫助對方,就像之前提到的是它一種利益的交換。

針對不同的對象,你要客製化,告訴對方你能如何幫助他,不過LinkedIn不同。

當你在撰寫LinkedIn時,你可以用更寬廣的角度,思考你的利害關係人,或你未來合作的對象可能是誰?

他可能是你的客戶、供應商、策略夥伴、headhunter、你的同事、你的屬下等,或者,你也可以思考你想要跟什麼樣的人交流等。

你的LinkedIn檔案就是針對這些人去寫的,他並不一定是你未來主管。

當你撰寫對象不同時,你要表達的理念跟想法也會有所不同。

所以履歷比較像是成交的工具(取得面試),當你寄出履歷時,你的目標就是要得到一個面試的機會,就好像在業務過程,它是一個促成成交的工具。

 

然而,LinkedIn比較像是行銷的工具,不一定你要追求馬上成交,你可能只是想提升知名度、深化彼此之間的關係、累積影響力等。

 

行銷跟銷售是不同的,所以這兩個工具也是不一樣的。

7. 履歷不該在所有地方

大家會預設履歷就等於找工作,不是嗎?

因此,你的履歷不應該出現在所有地方,可是LinkedIn不同。

LinkedIn就是拓展網絡的平台,所以你應該盡全力讓所有人都知道你的LinkedIn,因為LinkedIn不等於求職。

 

履歷代表求職,如果你不是要求職,
你就不該讓你的履歷在市場上流竄。

 

相反的,LinkedIn,是幫助你建立建立個人品牌與拓展連結的工具,就好像如果你有個人網站,或有一個電子商務的店面,你一定會希望讓更多人知道它的存在,不是嗎?

如此一來,你才能有更多機會,你會希望增加你網站或商城的曝光度,增加流量。

同樣的道理,LinkedIn也是一樣,所以你要讓越多人知道你的LinkedIn越好,但履歷則不同,你要追求受眾目標群越精準越好。

8. LinkedIn與履歷並非敵人

有些美國專家預測LinkedIn將會取代履歷,未來只有LinkedIn,而沒有履歷。

但,我們的觀點不同:

 

我們認為LinkedIn跟履歷並非互斥的,
沒有誰取代誰的問題,而是各司其職。

 

LinkedIn可以補充你的履歷內容,因為有時你的履歷無法附上所有資料與內容。

這時,你可以透過LinkedIn去補充你履歷裡無法完整說明的資訊,運用LinkedIn上的附加檔,如文件、照片、影片等。

我們相信LinkedIn不會淘汰履歷,未來這兩者將會並存,就像網路商店不會淘汰實體商店,而LinkedIn只會讓你的履歷變得更有效力。

另外,美國研究發現,當你的專業履歷中放上LinkedIn網址,而且你的LinkedIn檔案很完整時,你的面試機率會再提高72.1%以上。

因此,你的LinkedIn會是你使用履歷求職時的好幫手,而不是敵人。

9. LinkedIn與履歷所關注的焦點不同

LinkedIn幫助你與對方將焦點放更多在你的現在,特別是未來。

因為LinkedIn,就像我們剛提到的,他重視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連結。

透過人與人的連結與合作,你可以改變與創造未來,包含你的經濟機會。

而履歷則是專注於過去已發生的事。

著重在過去已發生的事沒有不好,因為許多人相信過去是預測未來的重要指標。

但,這不代表人無法改變未來。

然而,當你今天想改變自己的未來,你必須先願意改變,你必須有目標、有夥伴、有計劃,讓你更有紀律地改變。

 

所以LinkedIn可以是一個幫助你促成改變,讓你未來發展更好的一個媒介,她可以幫助你連結跟你類似想法的人,幫你專注在未來。

 

10. LinkedIn說明你跟其他人有何不同

履歷是描述我能為你做什麼,而LinkedIn是用來告訴你「我跟其他人有何不同。」

履歷中,你常常會強調數字,越具體越好。

的確是,我們也認為專業履歷中有具體數字是最好的,因為對方會更清楚,你可能可以幫他創造多少與什麼樣的效益。

這讓對方可以有合理的期待。

但,當所有求職者都宣稱他創造出超過20%-30%的效益時,這時你的LinkedIn就該發揮它的功能。

因為在LinkedIn上,你要強調的不再只是你能做什麼,而應該是強調的是:「你跟其他人有什麼不同。」

LinkedIn是一個你能建立與經營個人品牌的平台,假使你相信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那麼你就應該要利用LinkedIn去表達你與其他人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你可以用故事說明,像是你成長的背景,你也可以描述你當初為什麼做出這個決定,也可以用說明當初你遇到了哪些挑戰,如何克服它等,去行銷你自己與其他人的不同。

LinkedIn上有字數的限制,但這些字數已足夠讓你寫出動人的故事,足夠讓人家知道你跟其他人不同的地方。

(Bonus) 11.  LinekdIn要固定更新

說實在話,履歷,你應該不會每個月或每一季都更新,對嗎?

因為履歷通常是你想要求職的時候,你才會更新。

但LinkedIn不該如此,你應該定期地更新它。

很少人會去定期更新自己的履歷,的確有人分享你應該要定期更新你的履歷,可是當你定期更新自己的履歷時,沒有人知道你有更新,只有你自己知道。

所以當你定期更新自己的履歷時,事實上,你獲得的效益極為有限…

你所投入的時間與成本,往往跟你獲得的效益不成正比。

然而,LinkedIn不同。

 

LinkedIn是24小時,365天都有人在上面,LinkedIn也能讓你被全世界的人所接觸到,因此LinkedIn更值得你定期更新。

 

另外,雖然我們不清楚LinkedIn的搜尋引擎背後的機制,但我們相信當你越常更新你的LinkedIn,你被搜尋的機會就越有可能提高。

畢竟,每個社群媒體,都希望你可以留在這平台久一些。

這是LinkedIn跟履歷一個非常不同的地方,當你在LinkedIn上定期更新時,你所獲得的投資報酬率可能會比履歷高很多。

正確的觀念

我們永遠相信,正確的觀念會創造更與眾不同的效果。

以上是LinkedIn與履歷幾個不同的地方,我們希望這篇文章可以幫助你更了解履歷跟LinkedIn的不同。

讓你可以運用各自不同工具,得到機會,發展職涯。

最後,巴菲特曾說:「他做過最好的投資就是投資在自己身上。」

 

The most important investment you can make is in yourself.
–Warren Buffett

 

當你想要一位專業教練(點選客戶感受),或與你一同討論協助你對未來作出規劃,發展你的職涯與個人品牌發展時,點選進入了解我們的職涯教練能如何幫助你。

如果你已經有職涯目標,但想要擁有一個更好的系統,讓你能接近目標,歡迎你也加入團體教練等待名單,我們將在下次開放時通知你。

你也可以撥打+886-2-2642-1388聯絡我們,讓我們超過4,500天的學習及訓練,協助你逐步達成目標。

我們是亞洲唯一同時獲得專業履歷、個人品牌、職涯教練、面試教練等7張執照的專業團隊,每年定期進修2次,協助客戶發展職涯是我們的熱情,期待收到你的來信或聽到你的聲音。

 

We empower you to fulfill your career and dream.

 

P.S. 如果你對建立與經營個人品牌感興趣,不妨參考Hank的自造成功:提升你營收與收入的個人品牌經營術(它是個人品牌領域中獲得最多正面評論的一本書),你會有更多收穫。

P.P.S. Color Test目前最準確的職業測試工具,幫助你了解最適合你的50項工作,許多IPIB的客戶與讀者都曾使用她,了解自己永遠是最值得的投資之一。

P.P.P.S. 還沒讀過我用LinkedIn找到高薪國外工作嗎? 她深獲讀者好評,裏面也增加了亞洲headhunter觀點(日、新、港),與LinkedIn最新實用功能,進來了解更多吧! 假使你對LinkedIn有全盤了解,想更了解許多LinkedIn進階技巧,不妨參考我們的進階書

P.P.P.P.S 想為自己主動爭取更多薪水嗎,閱讀這本書

Written by Comments Off on (2021更新) LinkedIn履歷, No, 10個你可能不知道LinkedIn與履歷的關鍵差異 (釐清後,你使用會更精準,有效發展職涯) Posted in 求職, 職涯 Tagged wit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