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ged: LinkedIn

LinkedIn求職: 你該打開LinkedIn上Open to Work的按鈕嗎?

LinkedIn: Open to Work

當你在LinekdIn上時,你有看過類似的圖嗎?

你可能也有看過。

基本上你只要開啟這個功能,你的LinkedIn大頭照就會顯示Open to Work。

很多人在求職的時候會將Open to work打開,希望可以得到更多機會,縱使LinkedIn有這選項,但不代表你需要打開,因為這可能會導致反效果。

以下是原因:

1. On Sale

首先,當你貼上Open to Work在大頭照,就好像你貼上了On Sale的標誌。

你在對方心中會變成了一個待價而沽的商品,而對方也會因此把你當成一個商品。

然而,大部分人對商品是沒有感情的…

當我們面對商品時,「價格」往往變成是否買這商品的關鍵。

此外,當你貼上Open to Work,其實某種程度上透露出你很迫切想得到一份工作,一旦對方知道你很渴求一份工作,你在談判薪水上就會處於劣勢。

2. 尋找的是適合的人

一流招募官之所以能幫助公司變得更好,就是因為他知道任務的目的是什麼,什麼對組織來說才是最重要的。

面對招募時,他不會急就章而亂選人,他知道「找到對的人」對他與組織來說才是最重要的,因此在選擇人才時,他要的是適合的人,而不是在找工作的人。

 

一流招募官尋找適合的人,而不是在找工作的人。

 

這也代表說,你今天是否想找工作,對招募官來說不是他最在乎的事。

他最在乎的是你是不是適合這職位,包含你是否有他需要的技能與經驗,能否幫助他解決問題,接近甚至達成目標等,這才是他優先考慮的事。

想看看,假使Open to Work不是對方最在乎的事,那麼就算對方知道你正在找工作也不會增加對方想雇用你的慾望,那貼上Open to Work就不是必要的事了。

3. 排序不一定能提高

LinkedIn沒有公佈這樣的資訊,但LinkedIn之前就有發展過類似功能,讓付費用戶的搜尋排序可以提高。

但後來不了了之,因為這會讓搜尋精準度失真,也會造成許多非付費用戶抱怨。

想看看,大家為什麼在搜尋資訊時,會優先選擇Google?

因為Google可以提供更精準的搜尋結果,它的搜尋排序不能透過錢買到。

同樣的,LinkedIn也不太可能走回頭路。

所以當你打開Open to Work,你在LinkedIn上的排序不一定能提高,頂多對方只是知道你想要找工作,就這樣而已。

可是就像剛才提到的,一流招募官想要找的是合適的人,而非在找工作的人。

假使你在打開Open to Work後,你的搜尋排序無法提高,那麼當招募官在LinkedIn搜尋人才時,他還是可能看不到你,那麼這對你求職其實就沒有太大幫助。

4. 資訊暴露的風險

根據LiknkedIn在自己的Q&A文章提到,它會避免讓你現在或相關公司的招募官知道你對新工作感興趣,可是它不能保證

 

To protect your privacy, we take steps to prevent LinkedIn Recruiter users who work at your company and related companies from seeing your shared career interests, but we can’t guarantee complete privacy.

 

除非你已經下定決心,如果不幸被公司的人或主管知道的話,你會馬上辭職。

然而,裸辭這種事通常給你的壞處大於好處,以下是推薦你閱讀的2篇文章:

那如果是這樣,你為什麼要冒這樣的風險呢?

求職不是僅有打開open to work一種方式(這是找工作的10種方式),就算你不開啟這按鈕,你還是有其他方式可以幫助你的求職,那何不把這風險降到最低呢?

找工作跟找交往對象不同

有人曾說過找工作就像找交往對象一樣,如果你不打開open to work,對方怎麼知道你單身,或headhunter怎麼知道你現在有興趣找工作。

然而,你必須知道的是:找工作跟找交往對象不等於同一件事。

 

找工作更像是休賽季時的NBA,它是一場職業遊戲,每個球隊總管不會因為知道你open to work(你單身),所以就找你加入他的球隊。

 

每個人在職場上都是一位球員,而頭腦清楚的總管找的是能促進團隊化學效應變更好,幫助球隊得分,或增進球隊防守能力的球員,而非open to work的球員。

一流招募官也像一流的NBA總管,他們要能幫助球隊變更好的人,而非open to work的人。

如果你對加入這支球隊有興趣,你可以聯絡他們(主動投履歷),讓他們知道你對其球隊有興趣。

不過,你更需要知道的是假使一流的總管需要你,不論你今天是否open to work,他們都會聯絡你,想盡辦法用盡心思招募你,因為這是他們的工作。

同樣的,如果一流headhunter知道他要找什麼條件的人才,你今天是否打開open to work對他來說根本沒有影響,他也會主動來聯絡你。

因為他知道你才是符合對方條件,能幫助其客戶變更好的人才。

所以重點不在於你今天是否open to work,而是你能否幫助對方解決問題,增加你在專業領域的知名度,而非open to work。

你絕對可以打開Open to work

但,它不是你最優先的選項。

什麼決定都有成本,當你打開後,如果帶來的缺點沒有好處多,無法幫助你爭取到更適合的工作或更有競爭力的薪水,那你為什麼要打開呢?

就像一開始提到的,當你打開open to work後,你就像貼上了On Sale標籤,你在對方心中就會打折。

為什麼這會比你想像的還要嚴重,別忘了這個事實:

 

 Perception is reailty. 

 

認知就是事實,你也是消費者,你一定也能感同身受,一旦消費者知道商品打折後,這商品就很難再用原價賣出去。

因此,當你掛上open to work這標誌,讓對方感受到你是可以接受打折的,那麼你在談薪水時就會很辛苦。

用LinkedIn求職,以下方式更有用

舉例來說,如果你是一位資深製程工程師,專長在製程改善,當你希望獵人頭或HR在搜尋製程工程師可以找到你時,檢視以下這幾個項目。

  1. 你跟對方(headhunter/HR)是否連結
  2. 你是否追蹤對方在LinkedIn上公司專頁
  3. 你們連結的遠近(是否有共同好友+多少共同好友)
  4. 你的網絡是否多為(製程)工程師
  5. 你在LinkedIn的活躍度(activity)

這些都會影響對方是否能找到你,可是我們不知道比重,因為這是LinkedIn的商業機密,它不會說。

當你想要獲得比較多機會,拓展你的連結,讓你的網絡有你未來想進入公司的員工,連結跟你專業相關的人,追蹤公司專頁,在LinkedIn與他人互動(like, share, comment等),這些方式都會比打開open to work還有效。

PS: 運用LinkedIn求職的更多技巧,你可以參考這2本書 ↓

https://gum.co/LinkedInebook
https://bit.ly/3pevJAG

Open to Work是最後選項

 

你的努力與準備才會帶來新工作,而不是open to work的按鈕。

 

縱使我們不建議你打開Open to Work的按鈕,或你應該把它當成最後的選項,但的確有人提到他在打開open to work按鈕後,他真的獲得許多邀約。

對於這類情況,我們祝福他,也希望下次他也能如此。

不過,這不是open to work的魔力,這可能才是真正的原因:那些工作邀約本來就在等你了(不論你現在是否求職,但你不一定知道),只是你給它一個機會發生。

然而,那些其他原先也可能屬於你的機會,不會因為你打開Open to work後就能得到它,除非你做出更多努力。

Open to work就像年底大促銷,它沒有讓需求變得更多,它只是讓一位原本就想買這產品的客戶利用這時機購買,加速購買行為提早發生而已

因此真正的重點是:

 

客戶當初為什麼會想購買這產品(你)?

 

這很可能是因為產品有知名度、公司品牌不錯、或這產品效益剛好被對方所需要,就這樣而已,它並不是因為Open to work的魔力。

想像一下這情況…

如果使用Mac或Windows的人都是潛在客戶,都當成是你能爭取的機會,你覺得原先使用Mac的用戶會因為Windows電腦在促銷,然後他就決定放棄Mac而轉換成購買Windows嗎?

通常不會。

當你想得到這些機會時(讓Mac使用者轉換成Windows時),你必須更主動與積極,而不是把價格往下調而已。

對很多Mac使用者來說,價格不是他們最在乎的項目,可能甚至連前3都排不到。

也因此,求職絕不是僅僅打開Open to work就可以,生活沒有那麼簡單。

Open to work不會幫助你增加知名度、不會幫助你提升品牌、也不會因此就讓你被對方需要。

當你想得到更多機會,你的事前努力與準備才是核心,Open to work按鈕沒有魔力,真正能創造魔力的是你。(為何你要為自己創造魔力,參考馬修麥康納這本書

當你了解自己想追求什麼工作,花時間研究目標公司,增進自身能力,強化你的能見度,拓展網絡,這會比打開這按鈕更加務實。

希望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

最後,巴菲特曾說:「他做過最好的投資就是投資在自己身上。」

 

The most important investment you can make is in yourself.
–Warren Buffett

 

當你想要一位專業教練(點選客戶感受),或與你一同討論協助你對未來作出規劃,發展你的職涯與個人品牌發展時,點選進入了解我們的職涯教練能如何幫助你。

如果你已經有職涯目標,但想要擁有一個更好的系統,讓你能接近目標,歡迎你也加入團體教練等待名單,我們將在下次開放時通知你。

你也可以撥打+886-2-2642-1388聯絡我們,讓我們超過4,800天的學習及訓練,協助你逐步達成目標。

我們是亞洲唯一同時獲得專業履歷、個人品牌、職涯教練、面試教練等7張執照的專業團隊,每年定期進修2次,協助客戶發展職涯是我們的熱情,期待收到你的來信或聽到你的聲音。

 

We empower you to fulfill your career and dream.

 

P.S. 如果你對建立與經營個人品牌感興趣,不妨參考Hank的自造成功:提升你營收與收入的個人品牌經營術(它是個人品牌領域中獲得最多正面評論的一本書),你會有更多收穫。

P.P.S. Color Test目前最準確的職業測試工具,幫助你了解最適合你的50項工作,許多IPIB的客戶與讀者都曾使用她,了解自己永遠是最值得的投資之一。

P.P.P.S. 這是Hank的其他書,幫助你的職涯與商業發展更好。

LinkedIn爭取工作機會(2021更新):如果你的LinkedIn效果不佳,看看你是否也有這些經營上的問題

 

LinkedIn專家, LinkedIn找工作

你的LinkedIn表現如何

LinkedIn絕對是一個金礦,你也能用LinkedIn得到更多機會,不論是找工作或爭取客戶,如果你正確地使用她。

從2012年起,我們已經聽到許多客戶、讀者、朋友透過LinkedIn為自己爭取到許多機會,用LinkedIn找到工作。

但,我們可以理解,一定也有許多人認為LinkedIn沒有用處,因為他尚未從LinkedIn得到任何機會。

機會,通常是一層連接一層,它很少單純是一個行動創造出來。

如果你已經使用LinkedIn至少半年,但LinkedIn都沒有為你帶來什麼機會的話,不妨檢視以下5點,看看你是不是也有以下情況。

  1. 你的LinkedIn profile不夠完整
  2. 你沒有定期經營LinkedIn
  3. 打開LinkedIn後,你不知道要做什麼
  4. 你連結對的人嗎?
  5. 僅使用LinkedIn預設訊息給你想連結的人
  6. 你幾乎沒花時間了解LinkedIn上的新好友

問題 1:你的LinkedIn profile不夠完整

根據Hank之前的訪談內容,LinkedIn profile的完整度相當重要。

當你沒有照片、摘要、專業經驗、技能、推薦,你很難期待對方能從LinkedIn上了解你,因為你根本無從被搜尋到。

LinkedIn目前已超過4億人使用(2020年增加到7.6億人),這也代表越多越多人,跟你一起爭搶對方的注意力…

因此,如果你沒有完整的LinkedIn profile,你越來越難被搜尋到。

這是環環相扣的…

當你無法被搜尋到,你就沒有辦法展現你的個人品牌,你無法讓他人對你產生印象,那麼機會也就無從產生。

當你有照片,增加14倍的機率被閱讀;有放上技能,增加13倍;有放上產業,增加15倍;加入團體,增加5倍;填入教育背景,增加10倍。

 

我們遇到許多人幾乎不會答應一件事:
接受LinkedIn profile上沒有放個人照片的人所寄出的邀請。

 

另外,當你要放照片你要放的是個人照片,不要放你公司的Logo或產品,你的公司跟產品不是你。

就算你是這間公司的創辦人,你仍不應該放上你公司的Logo,因為LinkedIn是社群媒體,而不是B2B的商展。

在社群媒體上,我們想連結的是人,而不是產品或公司。

問題 2:你沒有定期經營LinkedIn

你是不是偶而1星期、2星期、甚至更久才使用LinkedIn?

如果是,請你一定要轉換想法,LinkedIn不是當你要求職時才使用的工具,她是社群媒體,因此,如果你要利用它爭取更多機會,你要定期上去,不能偶而為之。

跟現實生活一樣,你不會期待偶而練球,偶而出現的好表現,然後就認為教練一定讓你成為一名先發球員;同樣的,你也不該期待偶而露露面,然後對方就願意主動或首先分享重要資訊或機會給你。

如果你真的爭取到了機會,那是運氣,而不是「經營。」

經營,是一種承諾與態度,它是一種透過長期行動,取得目標成果的方式。

對於LinkedIn,你要用經營的態度去對待她。

因為運氣總有用完的一天,但經營讓你能減少對運氣的依賴。(推薦閱讀:為什麼你該花更多時間在LinkedIn的原因

問題 3:打開LinkedIn後,不知道要做什麼

你有想過你為什麼要註冊Facebook嗎?

什麼是使用Facebook你的主要原因?

是因為它是你與好友分享日常生活的最快方式。

或者,因為你能取得優惠訊息,或是Facebook讓你可以追蹤你欣賞的人並有溝通機會等。

你的目的決定了你每天的Facebook行動;然而,問問自己你清楚你為什麼要加入LinkedIn嗎?

就像Facebook一樣,每個人使用LinkedIn的目的也不同,你必須釐清為什麼你要加入LinkedIn的目的。

如此一來,你的LinkedIn經營才有方向與重心。

當你有方向,你才知道當你登入LinkedIn,你首先要做什麼,而不會浪費時間。

因為當你發覺LinkedIn無法為你產生機會,而你又在浪費在LinkedIn上,不久後,你就會開始使用捨棄LinkedIn。

但這不單純是LinkedIn的錯,而是你沒有先思考你為什麼要使用LinkedIn。

問題4: 你有連結對的人嗎?

LinkedIn不是一個單純找工作的平台,而是幫助你建立與經營個人品牌的衛星站。

在你使用LinkedIn來建立與經營個人品牌前,你也需要很清楚一件事:你想跟什麼人連結。

這也是建立個人品牌時的策略規劃要素之一,你可以從自造成功這本書了解更多。

PS: 自造成功:給中高階主管與專業服務人士的個人品牌書,也是博客來中獲得最多正面評價的個人品牌書

LinkedIn是一個全球化的平台,所以在上面,你幾乎可以跟全世界的人發送連結,而LinkedIn自己發布的文章也提到,如果你有至少13個是不同於你現在任職公司的連結,你的求職速度會有22.9%的提升。

不過,LinkedIn不建議你跟所有人連結,而你沒必要跟所有人連結…

就像Simon Sinek(先問為什麼一書的作者)說的:你不需要跟所有想跟你合作的人做生意,而是要跟那些相信你所相信的人合作即可。

另外,你有看過那些在LinekdIn上炫耀自己有多少連結的人嗎?

不,你不需要那麼做。

因為擁有5,000個連結的人,絕不代表就比擁有500個連結的人更有影響力,重點是連結的品質與你使用LinkedIn的目的為何?

那些會炫耀自己有多少連結的人,只說明了一件事…

他們把LinkedIn當成數字遊戲,而非一個經營個人品牌的平臺,他們不會用心經營。

用心在經營個人品牌上,絕不是要讓所有人知道你,相反的,你必須要很清楚知道,你想跟誰連結,為什麼要這麼做等。

你不需要跟所有想跟你連結的人連結,當然其他人也不一定會接受你的連結,如果你不是他想要連結的人的話。

但,這無妨,因為使用LinkedIn的人太多了,你仍然可以找到許多你想連結也願意跟你連結的人,進而拓展你的網絡與機會。

如果你的LinkedIn沒有發揮效果,有時可能是你在一開始的策略就出了些問題,包含你不清楚你想跟誰連接。

那麼不妨花時間問問自己,你使用LinkedIn的目的是什麼,下個目標是什麼,誰可能是幫助你達成或接近目標的人,那你就會更清楚你想跟誰連結。

如此一來,你的LinkedIn經營就會更有效果。

問題5: 使用LinedIn預設訊息給你想連結的人

當你寄送邀約時,LinkedIn貼心地幫你在每封連結邀約上,加上預設訊息。

這提供你方便,但不代表一定正確。

因為這會讓你認為,你完全不需要調整任何內容,就可以主動寄送邀約給每個人。

我們知道很多國內外人士(我們也是),不隨便接受他人的邀約;因為每當你增加一個朋友,就代表你會多一個動態與訊息瀏覽的時間,朋友越多,也代表你需要花更多時間整理訊息,甚至刪減訊息,這對大多數的人來說都是低生產力的活動。

此外,LinkedIn上也有越來越多的詐騙事件,而這些詐騙通常不會客製化訊息,因為這不符合成本效益。

當然如果你邀約發送給你已經認識的人,你可以使用預設訊息;但如果你不認識對方,又真的想跟對方連結,請務必客製化你的訊息,它能增加成功機率。

根據我們的觀察,100封的連結邀約中,通常你收不到5封的客製化邀約,如果你也是那少數5封用心的個人化邀約,你可以大幅降低邀約被對方拒絕的擔心。

問題6: 你幾乎沒花時間了解LinkedIn的新好友

你知道你最近LinkedIn新交好友的背景與動態嗎?

雖然你不是headhunter,沒有要從轉介人才中獲利,但你還是需要花時間了解對方的背景、興趣、挑戰、甚至夢想。

因為這才會是幫助你與對方增加熟悉,拉近關係的重要關鍵。

當你關心對方的背景與動態時,對方會感受到你是真實存在的,而且當你花時間閱讀對方的動態與背景時,你很可能有機會能協助對方,成為對方的貴人,幫助對方達成其目標,解決他的問題。

我們常常都期待能獲得對方提供的好處或機會,但「為什麼」對方要提供給你這些東西?

除了因為對方真正想幫助你之外,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你已經先幫助過對方,所以對方有這個資訊或機會時,他才會主動想分享給你。

問題7: 打開不必要的選項

LinkedIn上有一個選項是Open to Work,雖然LinkedIn有這選項,但效果不佳…

這個選項會在你的頭像上加Open to Work的標誌,可是加上這標誌其實對求職沒有太多幫助,反而可能會產生反效果。

這是3個主要原因:

首先,當你貼上了Open to Work,其實你就好像貼上了拍賣(On Sale)的標誌,你在對方心中會變成了一個待價而沽的商品,而對方也會因此把你當成一個商品。

然而,大部分人對商品是沒有感情的,當我們面對商品時,價格往往變成是否買這商品的關鍵。

此外,貼上Open to Work,其實某種程度上透露出你很迫切得到一份工作,不過當你透露出你很渴求一份工作,這會讓你在談判薪水時處於劣勢。

第二,招募官選擇人才時,他要的是適合的人,而不是在找工作的人。

這也代表說,你今天是否想找工作,對招募官來說不是他最在乎的事。

他最在乎的是你適不適合這職位,包含你是否有他需要的技能與經驗,能否幫助他達成目標,這才是他優先考慮的事。

如果Open to Work不是對方最在乎的事,那麼就算讓對方知道你Open to Work,也不會增加對方想雇用你的慾望,那麼其實貼上Open to Work就不是必要的事了。

第三,這可能是最關鍵的原因。

當你打開Open to Work,你在LinkedIn上的排序並沒有因此提高,頂多對方只是知道你想要找工作,就這樣而已。

如果你的排序沒有因此增高,那麼這對你的求職其實就沒有太大幫助,因為就像剛提到的,招募官想要找的是合適的人,而非在找工作的人。

招募官會透過LinkedIn搜尋人才,可是如果Open to Work不會提高你的排序,那麼他還是可能搜尋不到你。

如此一來,貼上Open to Work其實意義不大。

如何讓自己在LinkedIn更被易搜尋到

假使你是一位資深製程工程師,專長在製程改善,當你希望獵人頭或HR在搜尋製程工程師可以找到你,那麼檢查你在LinkedIn的這幾個項目。

  1. 你的LinkedIn profile是否完整
  2. 你跟對方(headhunter/HR)是否連結
  3. 你是否追蹤對方在LinkedIn上公司專頁
  4. 你們連結的遠近(是否有共同好友+多少共同好友)
  5. 你的網絡是否多為(製程)工程師
  6. 你在LinkedIn的活躍度(activity)

這些都會影響對方是否能找到你,但我們不知道比重,因為這是LinkedIn的商業機密,它不會說。

當你想要獲得比較多機會,拓展你的連結,讓你的網絡有你未來想進入公司的員工,連結跟你專業相關的人,追蹤公司專頁,在LinkedIn與他人互動(like, share, comment等)。

當然,主動申請你感興趣的工作,一定也是幫助你可以更快獲得面試機會的方式。

你可以從這本書得到更多ideas:https://lnkd.in/gkKgPFg

想用LinkedIn找機會,你要關注在對的地方

經營LinkedIn就像經營你的生活一樣,你要關注在對的地方,你的生活才會成長,LinkedIn才會發揮功效。

在生活中,我們能取得家人、主管、同事、好友的信賴,是因為我們了解並衡量自己能力,努力達成每項承諾,專注在呈現好的品質與作品上,不是因為我們之前攬下超多事。

生活中,我們不需要3,000個好友,我們需要的是定期互動與關心的好友,少數的知心好友,我們追求的不是數量,而是互動。

生活中,我們總是希望可以幫助對方,追求的透過給予而產生的成就感,而不是一直期待從對方身上獲得好處,這種自私的小便宜。

LinkedIn可以成為行銷自己,爭取更多機會的強大工具,只要你正確地使用它。

不過,請別對成果患得患失,因為成果僅是驗證你的思考、心態、與執行力;假使成果不如預期,別用短期操弄改善成果,而是要強化你的思考、心態、執行力。

一旦當你專注在對的方向,你的LinkedIn經營會更有效果,LinkedIn也將為你帶來更多機會。

最後,巴菲特曾說:「他做過最好的投資就是投資在自己身上。」

 

The most important investment you can make is in yourself.
–Warren Buffett

 

當你想要一位專業教練(點選客戶感受),或與你一同討論協助你對未來作出規劃,發展你的職涯與個人品牌發展時,點選進入了解我們的職涯教練能如何幫助你。

如果你已經有職涯目標,但想要擁有一個更好的系統,讓你能接近目標,歡迎你也加入團體教練等待名單,我們將在下次開放時通知你。

你也可以撥打+886-2-2642-1388聯絡我們,讓我們超過4,500天的學習及訓練,協助你逐步達成目標。

我們是亞洲唯一同時獲得專業履歷、個人品牌、職涯教練、面試教練等7張執照的專業團隊,每年定期進修2次,協助客戶發展職涯是我們的熱情,期待收到你的來信或聽到你的聲音。

 

We empower you to fulfill your career and dream.

 

P.S. 如果你對建立與經營個人品牌感興趣,不妨參考Hank的自造成功:提升你營收與收入的個人品牌經營術(它是個人品牌領域中獲得最多正面評論的一本書),你會有更多收穫。

P.P.S. Color Test目前最準確的職業測試工具,幫助你了解最適合你的50項工作,許多IPIB的客戶與讀者都曾使用她,了解自己永遠是最值得的投資之一。

P.P.P.S. 你想讓LinkedIn為你帶來更多機會嗎?參考Hank所寫的書